首页 政信投资文章正文

国企信托-永保53号成都金堂城投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

政信投资 2023年02月28日 04:31 139 政信基金网

??新标品上线短期22月省会城市城投债,福利收益7.5-7.6%小额畅打,大成都GDP突破2万亿,真正的超一线大城市,金堂经济高速发展,GDP增速全市第1,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已达41.96亿,位列全国百强,超过市场大部分江苏区县产品的财政收入。

?标准化城投债优先非标等其他融资方式兑付,联手国企信托,更稳更安全,市场安全边际最高的信托。

?担保人为当地最大最强的总资产1459亿的AA+平台,项目安全稳健,中央战略规划:成渝双城记。

?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,战略规划高于计划单列市和直辖市,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。

《国企信托-永保53号成都金堂城投债集合信托》2亿,22月,30-300万:7.5-7.6%,每年1.22付息,2025.1.22到期。
【资金用途】用于投资花园水城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。
【AA发行人】花园水城,注册资本14.01亿,实际控制人为金堂县国资局,总资产314.82亿,流动资产高达269.48亿,净资产165.06亿,AA公开债主体,信誉高,股东背景纯正,政府支持力度大,偿债能力强。
【AA+担保人】成都天府大港,注册资本20亿,实际控制人为金堂县国资局,当地最大最强最重要的平台,深度捆绑政府信用,AA+评级,业务具有垄断性,总资产1459.22亿,其中流动资产1077.57亿,净资产876.22亿,实力雄厚,担保能力极强。
【成都金堂】成都市,省会城市,副省级城市,2022年GDP突破2万亿,高达20817.5亿,金堂县隶属于成都市,境内交通便捷,地理位置极佳,为成都东北门户,是“成都平原经济圈”内的重点发展县和成都市“特色产业发展区”,入围19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排名榜单第15位、四川第一位。 22年GDP高达602.9亿,同比增长6.5%,增速居全市第一,经济增速远高于全国、全省、全市。21年一般公共财政收入41.96亿,年增长8.7%,经济快速增长,财政实力雄厚。




其他优质项目推荐:
【日本90年代房地产崩盘的原因分析,对现在造成了什么影响?】

  日本90年代房地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金融危机,不仅仅导致房价暴跌,也导致日本此后经济一蹶不振,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二的位置跌下来,在失去的25年里被中国赶超。   在日本繁荣的80年代,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70%,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,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。房价最高时候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,但从91年代开始经济掉头直下,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恢复过来。   日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?又是怎么从巅峰跌落?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?对中国有什么启示?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。   一房价崩盘对普通人的影响  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有经历过房价暴跌,所以我先把日本房价跌下来后对普通人的影响描述一下,资料都来自公开的媒体。   有一个名叫阿部宽的演员,在1987年看到楼市赚钱于是也参与到炒房大军里,他贷款买了几套房子,总贷款金额达到2亿多日元(日元兑没有那时候是240:1,也就是贷款100万美元左右),这个钱如果依靠打工一辈子都还不完。到了91年房价开始崩溃,房子的价值直线贬值,阿部宽欠下巨额外债,同时因为金融危机,他失业了,之后3年都找不到工作。于是他转型做了演员,在此后的20年中他一直在还债。   在讲一个   有一个名字叫做一郎的房地产销售人员,1990年结婚所以需要买房子,但是没有钱付首付,于是零首付贷款3800万日元买了一套三室公寓,每个月还19万日元。在1年后房价就崩溃了,公司也破产了,没有钱还银行的贷款,于是想把公寓卖掉。最开始他们挂的价格是3950万日元,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卖掉他还完银行的贷款还能剩下一点,但悲催的是挂了3个月都无人问津,但是银行贷款还要还啊,于是把公寓出租了,每个月的租金是10万日元,这样他还需要每个月从口袋里倒贴9万日元给银行。   因为经济不好那个租客只租了一年就没有租了,二个人就更还不起银行贷款了,拖了银行几个月后,最终被银行以1100万的价格拍卖出去,亏损了2700万日元。这些钱以他的工资需要还100多年。   这就是房价蹦下来后对普通人的影响,很多人的此后的一生都在还贷款,因为房贷是无限责任,只要活着就要一直还,这也是日本此后会失去20年的原因之一。   二日本经济的崛起  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遵循经济规律,日本也不例外。   经济是有周期的,不断的以扩张,收缩二个形态交替的出现,分为四个时期:繁荣期,衰退期,萧条期,复苏期。   1复苏期   1945年二战结束后,日本国内变成了一片废墟,战争的失败在精神上给日本国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。但是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却把这种创伤转化为动力,在和平年代他们拼命的工作,忘我的投入,一心只想让祖国更加强大,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,经济发展就有了强大的动力。(新中国建立后也有这样的时期,雷锋精神,大庆精神在神州大地到处流传)   除了精神层面的动力,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也有一些偶然因素,比如因为战败,日本失去了独立国防的资格,由美国代管,这反而让日本因祸得福,节省了大量的国防费用,资金可以全部用于经济建设。再比如因为战争,美国给了大量的订单给日本,给了日本经济快速反身的机会。   在这个时期,日本人不仅仅发展经济的动力十足,而且生孩子的劲头也同样足,这在当时全世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,战后人口大量的出生,他们将在80年代为日本经济繁荣期的增长贡献重要力量。   在复苏期日本GDP年均增长为8.1%。以这种增长速度,日本在1968年就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   繁荣期   时间很快到了70年代,这一时期就是经济繁荣期,一直持续到80年代结束。   在经济繁荣期,日本的GDP增长速度很快,60年到70年的10年,平均增长为8.9%,从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,日本经济总量从17.26万亿日元增长到93.25亿日元,增长了5.4倍,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经济总量占美国的70%。   在这个阶段的日本经济有以下几个大的特征:   1制造业崛起,外贸经济模式成型   日本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,涌现出了一大批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,包括索尼,松下,东芝,丰田,本田等,因为国内市场很小,所以这些产品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以世界市场作为目标,所以日本货在世界市场有极强的竞争力,比如在汽车领域把美国打的节节败退。   因为日本本土市场太小,日本的经济增长以外贸出口为主,对国际市场依赖极大,一旦汇率有什么变化,或者国际环境有什么变化,对出口有极大的影响。  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,尤其是对美国,1984年美国的贸易赤字为1233亿美元,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为368亿美元,占比30%,1985年扩大到496亿美元。在日本货的冲击下,美国工厂大量倒闭,失业人口增加,资本外流,房价大跌,这给当时美国政府巨大压力,这是后来日本在美国压力下让日元升值的主要外因。   大量的出口让外汇储备大量增加,1985年日本政府的积蓄和外汇加在一起545亿美元,世界第一,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,在国外的净资产达到1298亿美元。当年世界银行储蓄榜上日本有7家进入前十,第一到第四全是日本银行。   2城镇化   从50年代到80年代,日本快速的城镇化,人口从农村迁移到东京,大阪等城市,人口的迁移不仅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,也提供了消费市场,伴随着城镇化的同时,战后出生的人口在80年代已经长大了,他们成为了消费生力军,成为了日本制造业的重要支持力量,正是国内的消费市场让日本的制造业有了生存的基础,也才会有机会去国际市场竞争。   3资产价格高涨   经济的增长催生对货币的需求,日本开始发行大量货币。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鼓励下,房地产的价格开始上涨,同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,热钱开始持续涌入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,推动了资产价格一路飙升。   先说股市,1987年10月19日号称黑色星期一,美国股市跌了22.6%,从2246点跌倒1738点,世界各国的股市都大跌,但唯独日本股市不一样,反而涨了9.3%。   日经指数从1986年的13113点,到1989年涨到了38915点,三年整体涨了三倍。股评家说“4万点是起点,到年底5万点,三年10万点”,股市到处是狂欢的气氛,每个人都喜气洋洋。   股市疯狂,但和楼市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。   从1983年开始,全日本的平均地价一个平方从11万涨到了1991年的59万,8年时间涨了5.36倍。而2015年全日本的平均地价为15万,比1991年崩盘前低了4倍。   1988年日本全国公示的总地价为1842万亿日元,而同期美国的总地价为403万亿日元,可以买下4.5个美国。   东京都心部3.4平方公里的房子价值加起来,可以买下整个加利福尼亚41万平方公里内的所有资产。1989年世界房价吉尼斯记录就是在日本东京银座创造的,每平米的价格日元是1亿2千万,折合成美元为97万,要知道这是30年前的价格。就算放到今天也是极其恐怖的,今天同样是这块地皮价格只有4000万日元,也就是说过了30年不但没有涨还跌了三分之二。   十年后的1998年,日本的地价已经降到了1388万亿,但依然有749万亿的泡沫,这几乎是日本GDP的2倍。   再看具体个例,在东京1990年要买一套60平方的小户型,需要5000万,当时日本的平均工资是400万日元一年,不吃不喝12年才买得起。   4政府投资大行其道   1986年9月,日本通过了总额为3.6万亿日元的投资计划,整个80年代日本公共事业部投资合计为291.3万亿日元,90年代是460亿兆元。   这些投资大幅度的拉动日本经济的增长,但同时造成了二个问题,一个是日本财政赤字不断增加,一个是越到后面,投资的效率越低下,这也符合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。   比如先是修公路桥梁,高铁,飞机场,开始是修大城市之间的,因为人流量大,所以投入产出还是可以,但到了后来大城市修好了,只能修小地方的,比如一个县和一个县的,因为人流少,很多都是亏损的,本都回不来。   公路桥梁修好之后,就修一些娱乐休闲度假项目,码头等,这些项目在经济繁荣期还能维持,到了91年之后大多维持不下去,很多荒废了,贱卖了。   比如93年开业,花费4000亿建起来的船桥室内滑雪场,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。开业前三年还能保本,但是三年后客流量从第一年的100万降低到了70万,门票收入一天1300万,而电费都需要3400万,所以每年亏损20亿。   这些政府投资项目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,越到后面越是无效。   5老百姓的生活   有钱   在繁荣期股市大涨,房价大涨,人们的工资也大涨,人们出手阔绰,在东京繁华一点的街道晚上打车,要手舞一张100美元的钞票才能让司机停下来。据说有人短短5公里的路程花费了100万日元。这个费用非常惊人,但当时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一年的交通补贴就是3400万。即使是最普通的公司,年终也能发6个月奖金,所以真的有钱。   在恋爱市场上,男孩子请女孩吃一顿20万属于正常消费,小礼物需要2-4万。而结婚就更贵了,豪华的婚礼必须要在超一流的酒店才有面子,度蜜月要去欧美,一场婚礼动不动上千万的费用,是普通人三年的工资。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日本人对婚姻的欲望开始下降,对养儿育女的兴趣也越来越低,最终导致现在日本成为一个低欲望社会,少子化社会,老龄化社会。   工资高   因为经济繁荣,日本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,用工荒,招工难,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去大学招聘学生。在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,全日本土木建筑从业总人口是97.5万,有350万的用工缺口,而1988年日本高中,中专学生,大学生一共才188万。   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日本人工资很高,人均达到400万/年。   消费欲望强烈   1988年饮食行业总产值20万亿,成为第一个达到这个数字的实体经济,第二名是百货行业,3.6万亿。   吃的方面,一个高档寿司要10万日元,年轻人在餐厅吃一次饭花费3万到5万,麦当劳全球盈利最高的店在日本,平均单店销售额2.3亿日元。   娱乐文化开始兴起,迪斯科大行其道。一个叫做折口雅博的人,从一无所有到一年赚70亿,靠的就是开迪斯科舞厅,当时的年轻人疯狂的喜欢这个娱乐活动,并带动中国也在90年代开始流行蹦迪和KTV。   在国际上,因为日元升值,有钱的日本人到处买资产,1980年到88年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增长了10倍,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是欧洲的总和,购买了30%-40%的美国国债,占了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量的25%,控制了美国银行业的14%,占了汽车市场30%,50%以上的机床,被日本人偷袭过的珍珠港几乎整个被日本买下,檀香山的市长疾呼:檀香山很快就就变成日本一个区了。   三日本是怎么衰退的?   时间来到1985年,从1945年算起整整40年过去了,日本经济从一片废墟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,GDP总量当年为13845亿美元,当时日本国内的总人口是1.27亿,人均GDP是11465美元。   对比一下美国,1985年人口2.37亿,GDP总量为43467亿,人均GDP为18269美元。   从人均GDP来看,日本是美国的62.7%,这一年美国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,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,但是日本经济是在6年之后的1991年才掉头向下,这6年日本发展的怎么样?   先看美国,1991年GDP总量是61740亿美元,人均是24405美元;再看日本,GDP总量为35368亿,人均是28540美元。   这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,日本在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并没有马上掉头向下,而是经过了6年的高速发展,并且已经在人均上超过了美国,所以这证明和美国签订广场协议并非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。   那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?又是怎么影响的呢?   急剧升值的日元让美国游客大吃一惊。   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短短一年之内,日元对美元由240:1,升值到120:1,升高了一倍。这对于日本这种外贸型经济来说影响是很大的,为什么呢?   设想一下,索尼生产一批电子设备出口后获得了10万美元,在原来汇率为240的时候,可以兑换2400万日元,而升值后同样一批货只能兑换1200万日元。这可是同样的成本,换回来的钱却下降了一倍,在这个情况下,日本的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,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。   1986年出口企业损失了8万亿日元,没有了利润,也不能给员工发那么多薪水了,消费也就萎靡不振。因为出口占日本GDP的比重很大,所以日本经济增速一下就降下来了。   面对这个状况,日本政府必须支持企业发展,帮助企业走出困境,日本政府希望经济转型,从外贸型转为内需驱动型。   于是开始降低银行利息,并且给企业和居民家庭减税。过去多年银行的利息有5%,广场协议后一下降低了2.5%,再后来直接降低了零,甚至负利息。   利率降低本来是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,进而鼓励企业增加投资,扩大生产,但是却带来了二个意想不到的后果:   1因为汇率上升导致日本产品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,而国内市场又太小了,所有企业家很担心产品卖不出去。同时日本人的工资已经很高了,如果在国内扩大生产必然成本高昂,在这种情况下,尽管降低了利息同时减税,但企业不愿意继续在日本国内扩大生产了。   因为日元升值,日元更加值钱了,所以在国外买东西更加便宜了,这造成了大量的资本外流。资金大部分都到了中国,因为和日本比,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,而且人工便宜的让人不好意思,加上日元升值让采购原材料也便宜了很多,于是更多企业开始在国外投资,造成日本国内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。   2利率的下降鼓励企业和个人都大量借款,1986年到1988年三年间银行给企业贷款融资额度为67.5万亿日元,除了做实业之外,还剩下20万亿没有投资实业里去,因为很多企业不太愿意继续做实业,借了那么多钱怎么办?于是开始投资房地产。   利率下降的同时,老百姓存银行的欲望也降低了,看着猛涨的房价,很多人开始把一身的积蓄投入到了房价之中,在企业和居民共同的带动下,房价开始暴涨。   这是银行降低利率之后的直接影响,推高国内资产价格。这种状况从1985年一直维持到1991年。  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?   面对着国内泡沫越来越大,日本开始加息,把利息提高到6%,加息必定导致市场上资金越来越紧张,居民在繁荣期都借了银行很多钱买房,在利息提高下,人们还不起贷款,纷纷抛售房子,但卖不出去,造成楼市大跌,价格越跌人们心里越慌,楼市大面积崩盘,银行开始出现大量烂账。   至此,日本经济从繁荣期转向萧条期。   我们回顾日本经济的发展:   从1945年开始经过大概10年的复苏期,在各种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,GDP快速增长,从1955年到80年代中期,日本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繁荣期,在这期间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,产品成功销往世界各国,日本成为典型的外贸出口型经济体,有大量的外汇储备,对美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,美国人的工业,尤其是汽车工业受到很大冲击。   在日本国内随着GDP的增长,人们的收入也高速增长,同时股市,楼市也开始增长,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,国际热钱涌入日本国内,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。   1985年美国要求日元升值,实现自由市场汇率,一年之间汇率上升了一倍,日本制造业出口优势降低了,利润降低了。日本政府开始谋求经济转型,从出口型经济转为内需拉动型,于是开始降低利息,减税,同时启动大量政府投资。在低利息的刺激下,企业和老百姓大量借钱消费和投资,他们债台高筑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国内消费市场开始繁荣,全民投资股市和楼市,推动股市和楼市走向疯狂。   政策发挥了作用,日本经济在1985年后经历了6年的高速增长,人均GDP超过了美国。但是鸡血打的太多了,日本开始加息,这给了居民家庭和企业沉重的一击,股市和楼市开始崩溃。   这就是日本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。   从1991年到现在已经27年了,按照经济发展规律,日本应该早就走出了衰退期,但为什么还没有走出来?对比美国,在2000年经历的互联网泡沫,在2008年经历了次贷危机,但是对美国的影响很小,而且很快就恢复了快速的经济增长,这是为什么?   核心原因在于,日本的企业体制僵化,只适合按部就班的制造业,而对需要大量创新的互联网,高科技,新经济,日本显得力不从心。而美国之所以能快速走出来,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创新文化非常好,从全世界吸引大量的顶级人才加入,创新的机制,巨大的国内市场让美国一直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发展。   四当年日本和今天中国对比   日本繁华期经济与现阶段中国经济类似的地方:   1房价高   在高峰期的日本,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是400万日元一年,房价是60万日元一个平方米,买一个100平方的房子,收入与房价比为15,需要15年才能买的起。   2017年北京社保局公布北京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0.15万,月薪为8467元。   7月份北京均价为5.62万一个平方,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562万,除以平均收入10.15万,收入与房价比为55.3,需要不吃不喝55.3年才能买的起一套房子,这是日本泡沫高峰期的5倍以上。   3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   日本80年代产生了一大批全球认同的高品质产品,制造业极其发达。中国现在也是世界工厂,产生了格力,海尔,美的,格兰仕等家电品牌,但离世界级的品牌还有很大差距,和当年的日本比也不在一个层次,也许还需要时间。   4外贸型经济   日本和中国都是外贸型经济体。   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7.79万亿,占GDP的比重为33.6%,其中出口为15.33万亿,占GDP的比重为18.5%。   再看日本   1991年日本净出口总额为5000亿美元,GDP总量为35368亿美元,占比14.1%,出口为3000亿,占GDP比重为8.48%。 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,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外贸型国家,但是1991年外贸占GDP的比例为14.1%,比中国去年的33.6%低了一大半,只有中国的42%,而出口总额比中国2017年低了整整10个百分点。   这说明日本在最高峰对外经济的依存度也比今天中国低,为什么会这样?   因为国内消费能力太差了,后面具体分析。   5投资   在高峰期日本的公共事业投资占GDP的6.8%,但这部分投资一方面会挤压国内的消费力量,另一方面会呈现边际效应递减,钱越投越多,但是产出越来越少。   而国内的GDP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投资拉动,前些年的基础建设投资红利还很厚,但是这些年该建设的都建完成了,投资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。   所以应该减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比例,把这部分费用通过减税留着企业里,让企业自己决策,如果投资扩产,他们的效率肯定比政府投资要高,如果增加员工工资,会增加居民家庭的消费力量,为经济增长注入巨大动力,帮助国内经济从外贸型转型为内需驱动型经济。   不同的地方   1市场大小不一样   日本是一个岛国,中国是一个有14人口的大国,日本发展内需驱动型经济也许有困难,但中国完全没有困难,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利好。   2发展阶段不一样  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个经济体,但是人均收入却低的可怜,人均GDP才8000多美金,所以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。   而日本在1991年的人均GDP已经是2.4万美元,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,27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只有日本当年的三分之一。   这意味着中国有巨大的潜力,按照道理中国应该还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。

分析一只股票的基本面需要看哪些数据
  一什么是股票的基本面?   主要分为二个层次: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   行业研究在前,股票研究在后,为什么不直接研也许究个股呢?因为个股太多了,3000多支股票一生都研究不完,而且太多是垃圾股,所以如果先研究个股必定效率低下。而确定了行业之后,然后选择个股效率高很多,因为行业其实不多。   最重要的是,如果行业好的话,那么在里面选择个股成功的概率会高很多,用高毅资本的邱国鹭的话说,行业和公司的关系就是小区和房子的关系,小区的地段,风格,环境,商业,配套等决定了房子的价值,这些是没有办法改变的,但是如果选择好了小区,房子升值的速度就会快很多。   所以行业研究最终解决一个问题:这个行业值不值得投,在确定行业没有问题的前提下,再去里面找个股其实就容易很多,效率高,成功概率也高。   二行业研究什么?  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:   行业发展阶段   竞争态势   市场空间   核心竞争逻辑   这是4个最核心的要素,它们决定企业最后能做多大,决定着你的投资回报有多高。   2.1行业发展阶段   要选择那些处于发展初期,正要起飞阶段的股票,会给你带来非常高的回报,身处这样行业中的企业,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赚大钱。   而有些行业本身已经处于衰落之中,管理者再牛逼也难以赚钱,顺势而为容易,逆势而动很难,所以要投资顺势的行业,而不是逆势的行业。   2.2竞争态势   竞争态势也非常重要,如果行业里的产品是无差异化的,是规模取胜,那么行业早期的竞争态势一定是价格战,没有什么利润,所以这样的行业在早期最好不投,那处于行业早期哪些类型的公司能投呢?一句话就是有差异化的行业,比如规模对于钢铁和汽车都非常重要,但是前者是无差异化的,而后者是有差异的,所以前者的价格在市场上没有区别,而后者却差别巨大。所以最好不投处于激烈价格战阶段的企业。   2.3市场空间   手机行业之所以能诞生全球第一市值的苹果,是因为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在支撑,那什么样的行业市场空间大?那些即将对人类的生活,对整个社会变革产生巨大改变的新技术,新行业。   比如新能源汽车,人工智能等,但是这些行业太早期的时候又处于混沌之中,看不清未来,所以可以晚一点进入,要寻找确定性高的行业,然后找里面的第一名。所谓确定性高就是技术的路径已经基本确定了,比如光伏行业单晶硅路线,汽车电池行业的锂电池等,高成长的行业,确定的发展路径,加上第一名的先发优势,就大概率会给你的投资插上翅膀。   2.4核心竞争逻辑   意思是说这些企业到底在竞争什么?是什么会让企业最后胜出?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竞争逻辑,有的是规模,有的是技术,有的是商业模式等,只有先确定行业到底在竞争什么,我们再去找最符合行业竞争逻辑的企业,才是寻找确定性的正确姿势。   三公司研究   股票投资本质是买他未来的盈利能力,所以企业研究就是搞清楚他未来到底能长多大,以及实现这个可能性的概率。   他能长多大决定于行业的空间,而实现的概率决定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核心竞争力是怎么体现的?二个维度,一个是商业模式,一个是财务数据,那么竞争力又是怎么来的呢?   是企业的创始人和团队根据行业的特性,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来的。   所以企业研究最终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:   1商业模式是否先进,是不是行业里效率最高的   这需要对行业有足够的理解,而且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才行,所以需要功底   2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  是否具有品牌号召力,产品的覆盖比例,产品的毛利润,库存周转率,应收账款比例等,都能反应产品的竞争力。   3行业里的市场地位   对上游是否有很多的预付款,原材料供应商多不多,进货价格是否不受控制,企业总体的规模在行业内多大比例,最终看的是企业在行业里是否定价权   4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  产品的竞争力是一个方面,另外一个方面是管理能力怎么样,主要包括消费费用率,管理费用率,财务费用率等   5团队的激励机制是否合理   任何事最终会落实到人身上,而是否能吸引到优秀人才,与企业激励制度有极大的关系。   企业研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:这个公司在未来的5年,10年会是什么样子?市值会比今天大多少。   这一方面决定于行业的发展状况,而另外一方面决定于企业本身的竞争力,他的细分维度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,这些将决定这个企业有多大的概率能实现企业未来的增长。   正是因为研究要花很多的时间,所以投资应该把精力集中于少数行业和企业的研究,你在这些行业的认知就能比大多数人具备优势,你实现高回报的概率就比普通人高很多,   四为什么基本面研究是有效的?   股市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,产业发展,政策,经济周期,行业格局,管理层变动,消费趋势变化,股民情绪等上百个变量,每一个变量都会极大的影响股价的波动。所以股市在中短期来说,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市场,正是这个原因让研究K线失效,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行。   股市在中短期是无效的,是无法预测的,但是在5到10年的长周期里却完全可以预测,因为基本面研究就可以解决长期趋势的问题。   长期有几种力量在起作用,第一个是企业增长的力量,也就是说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,会不断的创造出价值,这些价值最终会战胜任何的中短期股价波动,并体现在股价上面。   如果一个股票在不断的创造价值,那么他净利润会不断的增长,如果股价不涨的话,那么市盈率会不断的下降,最后会达到一个平衡点,价格与股票的价值匹配了,这个时候那些等待已久的投资者就会开始关注它,如果这个趋势继续,必定股价会低于其真正的价值,这时候投资者就会开始买入,直到价格涨上来,重新达到平衡点。就像苹果8如果8000元卖不动,那么降低到5000呢?4000呢?我想会有人买,商品与降价促销的关系,和股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一样的,本质都是价格是否能真实的反应其价值,一旦价格低于价值,一定有人开始买入。   这是从企业微观上基本面研究有效的原因。   从宏观上长期趋势也是有效的。   有人说3年前股市的指数比今天高,所以也是无效的市场,但那时候市盈率也比今天高,这就说明今天股市的投资价值比三年前高。   价格和价值,在长期的趋势里一定是匹配的,这是事物的客观规律,人类的商业世界正是建立在这个规律之上的才有今天的成功。   在康乾盛世,整个国家国库的收入才16亿美元,而今天一个非常普通的企业净利润就有这么多,80年代中国GDP比不上香港,而今天广东就已经超过他了,美国纳斯达克1971年上市的时候是100点,而今天是7700多点,就这就是社会在不停发展的结果。   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只要没有战争,就会不断的累积,而且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,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行通道里。所以最后一定也会反应在股市的整体指数上面。   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必定也是这样,只是中国股市可能波动性更大,就目前来说,3000点的指数确实没有真实的反应经济发展的成果,但是以后一定会反应在股市指数里。   这就是基本面研究的价值和意义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

国企信托-永保53号成都金堂城投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

标签: 国企信托-永保53号成都金堂城投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

政信基金网 备案号:京ICP备15019660号
复制成功
微信号: 1312775631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我知道了
添加微信
微信号: 1312775631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一键复制加过了
13127756310
微信号:13127756310添加微信